今天是     欢迎您来到九江三中!   
信息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
九江三中1988届校友肖文辉:松柏不凋,恩师不老
2016年5月30日 | 点击数:14255 | 【】【】【
 

前几日接到电话,让写一点关于“三中记忆”的文字,一时心下惶恐。28年弹指一挥,加之世事扰攘脚步匆忙,曾经的母校记忆已然渐次沉静于心灵之湖,多年来未曾尝试打捞;然师命难违,更何况恩师那简单几句话语,宛如投入湖心之电光石火,一下子照亮了未曾触碰的记忆深处,激荡起难以平静的波澜,我也借此机会,重回昔日的琥珀山岗,去寻觅和唤醒那些尘封的岁月之歌……



当幸福来敲门

那时的我还是远郊厂矿学校子弟,交通不便,消息闭塞,1985年中考结束后许久,才在老师的提醒和带领下来九江查分,以当时的情状想进一中农村班几乎是个梦,一查果然总分不够,失望之余准备回厂。但邻居不死心,又折返细问,才知三中的重点班可以招郊区的孩子,一比照,竟然高出录取线一分,这一分打开了我人生的第一扇门,那就是坐落于琥珀山下、甘棠湖畔,那扇名为“九江市第三中学”的幸运之门。

一切都是新鲜的

初入校的兴奋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三中校园从环境上来说是依山傍水、闹中取静,从位置上来说更是虎踞龙盘、风水极佳之地;校外的街市从早到晚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但一进校园,却是书声琅琅祥和清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因为来自远郊,只能住校,一切问题都要自己解决,是一种无奈;然而没有了早起晚归的烦扰,课后有大量的时间自由支配,又让人体验到难以形容的兴奋和喜悦,而琥珀山的角角落落自然就被我们摸了个透:

防空洞算是个神秘处所,洞门时常紧闭,然而入夏后常有卡车停靠洞口,一般是南方来的香蕉水果入内贮存保鲜,有时我们也帮点小忙,顺着阶梯下到洞内深处,酷暑时节的洞内阴凉爽利,好不快哉!帮忙是没有工钱的,但会一人发几个硬硬的青皮香蕉,当下还吃不得,回到宿舍,用塑料袋扎口,放多两日,袋内水珠点点,蕉皮由绿转黄,才是真正享受劳动成果的时候。

山顶是老礼堂和教研室,礼堂的后台是两层木结构角楼,各种旗帜道具琳琅满目,无人时偷偷潜入,翻出来在舞台上耍弄一番,对着台下摆上几个造型,虽无观众也算是过把小瘾;礼堂西面一排铁质栏杆,内侧是一条不宽的水泥路,长约百米,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条路,放学后同学们已各自回家,整个校园安静下来,拿本书沿小路走走停停,甚是惬意!路沿护坡墙下就是操场,高差十余米,视野极佳;夏日的傍晚这里最是吸引人,当夕阳渐渐西沉,龙开河方向雾霭沉沉,此时天空的火烧云就开始了盛大的表演,金狮黄驼、白云苍狗、瞬息变幻、难以名状,而漫天的火烧云常与夕阳一道,给整个山岗披上一层梦幻般的金纱,美其名曰:琥珀夕照。

礼堂东南是一栋两层教工宿舍,常有一老师晚饭后拉起二胡,琴声清越、悠游自在。而李老师的家就在二楼西头,房间布置简朴,客厅墙上一幅中堂,一幅淡墨山水,配一对五字草书联,格调高雅,让人一望即能沉静安然。记得老师曾说过写毛笔字宜焚香净手,不仅是郑重其事,更可调息和保持专注,方可意在笔尖,一气呵成,让我首次感受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种视角。

教学楼当然是活动最多的场所,最让人兴奋的是晚自习时忽遇停电,压力瞬间释放,心安理得地和耿文群、张和标、张霞、胡秋红等住校同学你一首我一首的赛歌:“故乡的云”、“一条路”、“好好爱我”、“酒干倘卖无”、“相思河畔”、“在水一方”、“恰似你的温柔”、“菁菁校园”……这时唯一的遗憾就是灯又亮了,情绪随之跌落谷底!

走出墙外那就是大千世界,门外大转盘的中央是一组天鹅喷泉造型,生动有趣,那时是九江的一个地标式景观;而甘棠湖公园内不仅风景秀丽,还有动物园、游乐场、溜冰场、地下电影院等,是人们游玩娱乐生活的重要场所。还好那时生活清苦囊中羞涩,不然说不定贪玩会把学习给耽误了。公园外是个菜市场,旁边沿着不宽的庐山路有一排小饭馆更是热闹非凡,那时汪李二位老师还是单身汉两枚,周日常常顺便带上我这个学生兼小弟来这里打打牙祭喝点庐山牌啤酒,一起度过惬意的午后时光!

幸福再次敲门

第二次的幸福之门是戴定汉校长敲响的,那是1986年的夏天,汪世共和李伟民老师从江西师大毕业,分配到九江三中,因汪老师的手续办理不顺畅准备回老家瑞昌,人已到新桥头的老火车站;戴校长闻听消息,二话不说火速杀到,连说带拽把汪老师“请”回来,上演了三中历史上一出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现代版感人活剧,也让我们这个文科班的同学们,有幸成为两位老师的首批弟子,人生轨迹因此开始悄悄转变;

激情燃烧的校园

那时的三中,已经是多年的全国体育先进单位、足球传统学校,运动精神是实实在在融入三中学子们的机体,一到下课,乒乓球台周围一定是人声鼎沸,要摸摸单双杠和爬杆你也要排队轮流,操场上就更不用说了,田径队员在跑道上你追我赶,足球队员在场上四处飞奔,有时太阳落山,球都看不见了仍然不肯离去;教研楼旁甚至有一个飞行员训练滚轮,时常有胆大臂长的健儿将自己转得呼呼作响,也是在三中,我才知道什么是围棋和国际象棋,什么是足球。

说到母校足球的狂热那是非同一般,每到周三中午,小伙伴们勾肩搭背,一起去西门口买一份《足球》报是快乐满足之旅,而当天下午因四处传阅,被老师责罚的频率就陡然上升;记得开学没多久,全班男同学一人一元加上女同学们的赞助凑够了42元前,买了一只正宗的“火车头”牌足球,视若至宝,每天一下课就杀奔球场,风雨无阻,那种热情可不仅仅因为自己是“投资人”!平常还算安静乖巧的小伙子,像周晓耕、李启昕、石悦、梁晖、朱政、胡宇飞、梅立文、李剑锋、戴群等等,一上得球场就完全变了个人,你争我夺毫不退让,肆意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也是到第42天,“火车头”再也经受不起我们无时无刻的“照顾”,内胆破壁而出,宣告寿终正寝。

说起来当年的一二三中是各具特色:一中有农村班,集合了市郊两区和十个县的顶尖学子,有敦厚稳重之风;二中有实验班,教材超前,集合了浔阳区学习好的乖孩子,有秀外慧中之品;而我们三中是一个大熔炉,心思活泛又会玩会学的孩子们汇聚一堂,相互影响,形成别具一格开朗自信的人文特质,想来这也是母校既能出学习成绩又能出体育成绩的可贵基因吧!

首届艺术节

1987年举办了九江三中的首届艺术节,也让我们大开眼界,当时各种书法绘画作品悬挂于教学楼各处,蔚为壮观,其中除了许多老师的书法绘画作品让人赞叹以外,发现身边的许多同学的人文功底深厚;那时是高二,已经文理分班,想想咱们文科班超过理科重点班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没想到评比一出来让人大跌眼镜,十几副获奖书法作品仅有两幅是本班同学的,其他基本被理科班包圆,让人感叹“谁说理工不风流!”记得冠军作品是行书《芙蓉楼送辛渐》,当时逡巡良久,手指反复游走临摹,心中赞叹不已!可惜作者名字却已经想不起来了。此次艺术节对同学们艺术鉴赏力的激发很有益处,就拿我来说,虽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但初生牛犊不畏虎,也尝试用一支毛笔涂鸦了两幅山水,竟双双获奖,从此,一颗文化的种子被母校播种进我的心田,让我终身受益。

关于伙食

“民以食为天”,更无论正处于长身体时的初高中生。临近中午下课,肾上腺就开始上升,铃声一响,待老师教案一合,人群自各教室涌出,手持各色盆碗食具,汇作一处杀奔食堂,队伍以男生为主力,虽然行进路线都烂熟于胸,但初时碍于女同学观瞻,只是脚下略快,待转过教室窗口,即按耐不住、各个狼奔豕突,待进得食堂,还要以最迅速的目光搜索心目中的打饭师傅,迅速入列,方得一喘,仿佛每天在做三防集结演练。

记得1985年初入校时,食堂还相当老旧,瓦破门朽,年久失修,而门前一条黑灰色煤渣路,沿着琥珀山东面的护坡高墙,经防空洞门口,一路向北面大门延伸,平常无人时,倒也寂静清幽,略有古意;有一天经过的时候,见熙熙攘攘,近前一问,原来是在拍摄民国革命志士的电视剧,不记得是有关“方志敏”还是“许德珩”的,只记得男女演员身着民国学生装,手举黄白标语,高喊着“打倒列强”从煤渣小道一路游行而来,一时恍惚,仿佛也置身那激昂奋进的年代;

转至第二年,老食堂开始翻修,大家充满改善伙食的期待,谁知事与愿违,估计是预算超支,新食堂启用后,伙食质量反而下降;为省钱,萝卜白薯等一买就是一堆,每次来新货了,大家就会围上去调侃,看要多久才能吃完。大家都知道就算是山珍海味,让你天天吃也受不了。汪世共老师就是赶在新食堂落成不久来到三中的,不知道是江西师大的伙食太好,还是他的胃过于娇嫩,记得在连续一段时间红萝卜丝、白萝卜丝、红白萝卜丝的轮番慰劳之下,终于有一天差点晕倒在厕所,送医院一查是急性胃出血,同学们凑了些钱买了一束塑料花(那时没有鲜花卖),利用中午的时间穿过小坝去医院看他,老师当场洒下热泪,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老师也是会哭的。不知是否因为老师的挺身而出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伙食渐渐也好了起来。

那年高考

80年代末,高考可算是唯一的人生发展通道。1988年的春夏,天气异常燥热,坐在教室常常汗流浃背,备考的压力互相传导,难免情绪躁动,而老师们就担当起更多的责任;

生活上,他们及时予以辅导和鼓励。因为面临压力,又正是青春年少,有些男女同学相互欣赏,越走越近,而班主任李汉森老师总能及时甄别劝诫,不使走偏;一天晚上我没有参加晚自习,偷溜出去闲逛,回来即被叫到老师家中,训得抬不起头来。

教学上,他们帮助耐心梳理知识点,针对性进行重点分析;李汉森老师常常说“以书为书,以本为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让我们打牢根本,查漏补缺;而他的这套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学科;凌仕保老师为调节课堂气氛,调整教学模式,有时会让几位数学比较好的同学上台自主教学,介绍解题经验和技巧,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做法;汪世共老师采用纵横梳理法,以时间、空间等不同纬度将六本历史书的内容进行反复串讲,让我们很容易建立起对中外历史的系统性认识,经不断打磨,记得高考前已经能闭着眼睛在脑海里将六本书一页一页从头翻到尾了。李伟民老师除了日常地理教学外,还带着我和虞辉、孔艳三位同学另辟蹊径,参加“气象知识竞赛”,并一举击败劲敌一中,代表九江市参加全省大赛,为母校争得荣誉。

临近高考,忽然听说郊区生要回原籍参加高考,让人心下彷徨,但几天后的年级大会上,凌仕保老师在台上声若洪钟:肖某某是必须在我们三中考试的!当时一听此言,满脸通红,羞愧有加,但老师的话又直如一剂强心针,让我顿感浑身充满力量。

高考终于结束,检验成果的时候到来,我们这个文科班数学拿到6个满分,历史课的平均分超出一中二中十几分,而我也幸运地以九江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南京大学,报答了母校恩师们的关爱……

“春晖映桃李,金秋吐芳华”!28年后的同学们,在各行各业辛勤耕耘,有孔子学院院长、大学教授、成功企业家、上市公司总裁,还有银行行长、企业高管、政府主官、军事科学博士、地方政协委员,在人生舞台上演绎着精彩!曾经年少不羁的同学们不忘老师们当年的期许,一路跋山涉水,在各自的人生旅途稳步前行。

遥望过往,在青葱岁月走入三中磨砺三年,自是今世之缘;处人生关口幸遇恩师实现跨越,更是前世之福!

一夜无眠,已然黎明时分,恍惚间似乎置身当年教室,看到老师们又走上三尺讲台,谈笑自如,神采飞扬,一如当年,仿佛时间从未流逝,仿佛彼此从未远离……

愿恩师不老!

肖文辉

2016512日于深圳

(1988年九江市文科状元,录取南京大学。)

分享到: 更多
网站首页 | 认识三中 | 校园快讯 | 处室动态 | 教育教研 | 德育经纬 | 招考快讯 | 三中党建 | 下载中心 | 校庆专题 | 创文创卫 | 用户登录

版权所有: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 赣ICP备06001545号

地址:九江市十里大道2号 邮编:332000  

电话:0792-8135494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45号